Document Title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淮南市山南新区西南侧,紧邻“合淮阜高速”和规划建设的“商杭快速铁路”,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前身是市山南新区建设指挥部,于2005年8月成立。园区总体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重点开发建设启动区1.8平方公里。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同意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淮南高新区的前身是市山南新区建设指挥部,于2005年8月成立,2007年11月,省编办批准成立市山南新区管理委员会;2010年5月,省政府批准在山南新区筹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9月,省政府批准将淮南工业园区和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整合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12月,市委、市政府批准将淮南山南新区与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新区规划范围东起淮蚌高速公路,西至绿化走廊中部,南到合淮阜高速,北以舜耕山脊为界,实际管辖面积63.15平方公里;2016年6月,市制定淮南高新区“三定方案”,明确淮南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代表市委、市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含托管的三和镇)的党务、政务、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同意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高新区功能明确。计划建成“一核(综合服务核)、一心(生态绿心)、三片(生活配套区、研发孵化区、高新产业区)”的多功能生态规划区,规划结构为“两轴、五片区、十一廊”,主要功能分区包括城市中心区、科教园区、工业区和居住区4类功能区,中心城区呈“十字”形布局,设计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双如意”景观形态。新区不仅是全市的行政办公中心,文教体育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更是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最佳人居区。 高新区产业特色明显。正在全力打造“以大数据产业为特色,以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31”活力产业体系。按照“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旅城一体”的模式,着力建设生态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旅游之城,着力将淮南高新区打造成为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皖北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安徽创新改革发展试验区、淮河流域绿色崛起增长极,力争到2020年,将淮南高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突出、要素资源富集、创新创业活跃、管理服务高效、生态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新城。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于东侧的高教区、北侧的职教区、西侧的产业预留区和南侧的合淮产业联动区共同构成淮南高新技术园,形成淮南市集高新产业、高教科研、综合服务及生活社区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皖江城市带地区最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

地点关系图